預約場地/住房清單
館別 空間 時間 費用 保證金

SWIPE DOWN

SCROLL DOWN

:::
吳郁欣
吳郁欣

吳郁欣的創作實踐就像是一個動盪探測儀,吸收社會脈動。在消化和轉換極端分裂的社會緊張時刻後,產出精細、微妙、幾乎看不見的標記。彷若地震儀的輸出,揭示了難以察覺的心理震盪進而開啟對話場域。 作為一名跨媒材藝術家,吳郁欣的作品透過方格嚴峻的度量架構來質疑當代社會現象。 方格複雜的結構語言隱晦地在視窗取景器、地理坐標位置、思考維度和視角的局限性之間的角色來回穿梭。 物理邊界創造可見的權力結構。吳郁欣試圖透過重新協商人造邊界來討論流離、位移和抵抗的維度。吳郁欣游移於遷移生活中的可用媒材,從而產生一種無法靠單一文化抵達著陸的理解。畢業於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雕塑系研究所。 她的作品曾在美國芝加哥建築雙年展、西雅圖塔科馬藝術博物館、俄勒岡州波特蘭水石畫廊等展出。

個人照片由Brent Harris拍攝

分享:

駐村日期:2022-09-01 ~ 2022-09-30

駐村地點:

吳郁欣計劃創作關於臺北想像的流動性雕塑。視覺呈現延續先前作品『2020 Structure』的方式,以現今螢幕通用像素72dpi的數位圖像易於流通的特性存在。就像Boris Groys在From Image to Image File-and Back: Art in the Age of Digitalization中所指出:數位圖像的強大,來自於它無所不在的流通性且不需依賴特定場域的獨立自主性。 接近駐村尾聲時,連線芝加哥和臺灣舉辦線上工作坊。以中文、台語、英文,“同時”以表演性雕塑的方式呈現作品內容。雕塑型態透過藝術家與小幫手們的口腔同時發聲,產出聲音振幅,透過數位傳達,抵達觀眾的大腦接收器的同時,在腦內映像出對不同語言結構性的成像。並邀請參與觀眾以手邊現有的材料,例如:塗鴉,聲音述說,演唱,身體表現等......詮釋他們對作品的理解。締造與觀眾一起理解彼此不同詮釋的獨立與交集性的時刻。 最後,在上鏈NFT後,將作品投影到芝加哥街頭。位置就從吳郁欣的公寓窗口到對街的紅磚牆面。將這份想像打造一個入口,連接兩個異質文化與空間。

個人照片提供:Brent Har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