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場地/住房清單
館別 空間 時間 費用 保證金

SWIPE DOWN

SCROLL DOWN

:::
彼得.丹達
彼得.丹達

彼得.丹達畢業於布拉格捷克理工大學建築學碩士,然而,表演藝術與建築學之間的交集使他備感興趣,其作品聚焦於小規模的建築營造、公共空間介入與音樂表演。透過居住在不同的生活文化環境,他開始觀察到環境的創建,一個區域總體氛圍的塑造或減滅,來自歷史與文化模式自身的轉譯。探索這些現象時,將遭棄置與濫用的空間轉換為結構設計與音樂聲響,發展為他所關注的領域。

其空間創作含括聯排別墅之間的對話,重新設計駐捷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以及參與臺中福德祀設計競圖比賽時,他計畫在區域性小規模建築中導入新環境中的傳統材料,獲得佳獎。2018年,彼得開啟音樂聲響計畫「都市黴菌」來組織活動,例如,在十八世紀時廢棄的布拉格印瓦里諾夫那前戰爭退伍軍人宿舍舉辦演出。

分享:

駐村日期:2021-04-05 ~ 2021-06-25

駐村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今日城市的音樂廳時常有著殿堂般的標誌,而這意味著人類宗教文明的位置被文化及其延伸出來的機構漸進地取代了,戲院、畫廊或酒吧這類設施成為當代人們熱愛光顧的場所,此領域建築形態的聲音被遺忘了。

少了其特有的建築空間,當人們工作、交通途中或專注於其他感官時,由於過度個體化或者太難專注於自身,尤其處於現今節奏快速且嘈雜的城市環境中,聲音經常化為人類生活空間的次要體驗。

此外,以台灣的廟宇作為對照,對於當地社群來說,廟宇提供多功能用途,自精神性至教育性。我們是否能夠創造一個全然致力於聲音與音樂的聖殿,使其成為當地聚會場所,不再因其他感官而分心,全神貫注於體驗表演、故事與聲響?

〈音廟〉結合了這些構思,建立一個實驗性的大帳篷造型結構以測試出一種新的建築類型學。透過多元的策展計畫,期許空間經由聲音的中介,成為能連結個體至群體的在地熱門景點。「深度聆聽」與「療癒系聆聽」聚焦於參與者個體上的聆聽體驗,「故事講述」與「社群性聆聽」提供一個舞台,連結聲音藝術家和當地社群,在現代都市規劃和網際網路生活為主導的世界中,再現悄然消逝的鄰里社群文化。

www.petrdan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