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場地/住房清單
館別 空間 時間 費用 保證金

SWIPE DOWN

SCROLL DOWN

:::
館校合作計畫展覽|「尼莫點」 Point Nemo
分享:

活動日期:2025-01-09 ~ 2025-02-09

活動地點:邊境 52&54號展間、防空洞、轉角二號、 半樓廣場、十字藝廊

館校合作計畫展覽|「尼莫點」 Point Nemo

 

展場主題|島嶼混色

場地|邊境 52&54號展間
主題構思|
關於身分認同、靈感信仰、青春蛻變、跨域實驗的自我察覺,來自法國、奧地利、澳門、臺灣不同國籍的五位藝術家,作品在各自光譜的底色上,調合著島嶼漫遊的配色,詮釋出東西方交匯的審美邊界。


展場主題|根與裂痕的詩意

場地| 防空洞
主題構思|
這個主題將榕樹的根、人與社會、以及皴草呢喃的意境結合,通過對「根」與「人」的雙重解讀——既是根源與表面,也是關於人類社會深層問題與虛偽表象的探討,帶出一種既批判又富詩意的對話。

 

展場主題|耳朵看不見

場地|轉角二號
主題構思|
世界喧囂,你不說話,也能清楚聽見內心的回音。
我們感受孤獨,它弭平偌大的差異;當覺得渺小而無助時,亦開啟最敏銳的感官,感受最微弱的氣息。孤獨並非完全的隔絕,而是聯結的另一種形式。
本次展覽從邊界、裂痕、聲音到未來與歸屬,以作品探索孤獨與聯結之間的動態關係。

  • 李姵儀 聲音的反面

  • 戴奕欣 我的世界關了燈

  • 鄭名渝 良性循環

  • 吳德馨 風景筆記

  • 陶威儒 想要


展場主題|半家 HO/ME

場地|半樓廣場
主題構思|
一座半倒的老屋孤寂地伫立,成為時代與記憶的容器。鐵線彎曲交織的素描,斷續而模糊地勾勒出家的形態,卻無法拼湊出完整的輪廓。線條在空間中延伸,像穿越時代而發出訊號不良的訊息,訴說曾經有人在這裏落腳和離開的故事,那無處可安放的歸屬感,和隱約閃爍的光。

 


展場主題|Any Plans Tomorrow ?

場地|十字藝廊
主題構思|
藝術家們使用各自的語言回應且環繞「存在」「觀察」「再現」的三個命題。

我們身處的環境是否能十足地反映我們的存在?寶藏巖的一景一木是否正在暗示著什麼?當藝術家進駐這具軀殼中時又能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Any Plans Tomorrow ?」,你明天有什麼計畫嗎?看似是一個簡單問候,但是細想卻發現,若這句話能出現在對話中,那麼代表對於今天的一切已經有足夠瞭解。
你明天有什麼計畫嗎?不只是隨口的閒話家常,而是對於「一段前進的循環」的期待。日子不只是以某個樣子不停地重覆,而是經由過去沉積出當下的反應,進而產生對將來的預想,這個將來也終將成為一段過去並積累下來。在這樣的循環當中,試著找到一種潛在的動能,一種「我希望比現在更好」的期待。它來自生活,而如何能充滿魅力?是否能從視覺為起始,在看似的平常中,喚起一段非日常的經驗?
各位,明天有什麼計畫嗎?

【展覽資訊】

展覽期間|2025/01/09(四)- 2025/02/09(日)
開放時間|11:00-18:00
展覽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主題一|島嶼混色
場地 | 邊境52&54號展間

主題二|根與裂痕的詩意
場地 | 防空洞

主題三|耳朵看不見
場地 | 轉角二號

主題四|半家 HO/ME
場地 | 半樓廣場

​主題五|Any Plans Tomorrow ?
場地 | 十字藝廊

【開幕資訊】 開幕日期|2025/01/10(五)
【參展藝術家】 李姵儀(臺灣)、林祐如(臺灣)、林家凱(臺灣)、吳德馨(臺灣)、孫毓玟(臺灣)、張又之(臺灣)、曹育愷(臺灣)、馮施薇(香港)、陶威儒(臺灣)、蔡沅希(澳門)、黎俐琳(臺灣)、鄭名渝(臺灣)、蕭參軍(臺灣)、戴奕欣(美國)、胡芝然(奧地利)、羅菈(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