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場地/住房清單
館別 空間 時間 費用 保證金

SWIPE DOWN

SCROLL DOWN

:::
龔寶稜
龔寶稜

近年創作是基於不同層次的空間和居家場景的研究。試圖透過作品抓取空間中隱藏的開口,抑或那些潛藏在家用物件、空間中固定裝置、建築的可能用途。 揉雜房屋,容器和人類對美好生活之想像作為路徑,進而打開其他可能,並模糊空間和藝術形式的界線。

畢業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繪畫系碩士及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學士 。作品陸續於臺灣、香港、韓國、英國等地展覽,亦參與在地社群及建築之合作項目,2022 x-site計畫:藍屋及2021橋洞計畫。榮獲獎項包含2022年台南新藝獎,2019臺北美術獎優選。

分享:

駐村日期:2025-08-28 ~ 2025-11-20

駐村地點: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高陽藝術工作室

駐村地位於韓國高陽市郊區。從工作室前往首爾或市內其他地方所需的時間幾乎相同,公車往返常耗費好幾個小時,冗長的通勤時間,卻是得以綜觀周遭生活景觀的方式。那是一段被緩慢包裹的時間。從城市的邊緣望去,田野貼著住宅、工廠,溫室緊鄰道路,季節以極細微的方式流動,像呼吸或陽光下細塵的移動。生活變得鬆散又具重量,每日的散步、觀察,都像重新調整身體與空間關係的練習。

在異地短居的過程中,日常被重新組構,感知被迫調整。不同的居住文化、語言與環境,使生活節奏與空間意識生成新的理解。駐村期間的創作延續我對空間、物質與日常行為的關注,也回應「居住」的開放狀態。蒐集當地生活物件、二手物與拾得物,思考它們如何同時承載功能與感知、實用與想像。材料被重新組構、相互依附,形成介於結構與暫置間的形態;創作過程亦成為維護與照料的行為,延伸家務與身體的經驗。

這段經驗作為對「暫居」與「移動」的延伸思考。作品中的維護、支撐與重組,如同在全球流動的時代裡,人們尋找安放自身的方式,也記錄了那種懸浮而柔軟的生活節奏。

近幾個月的生活景觀,容納了農活、勞動、遮棚與農舍的支架,以及季節收成的時序生機。這些細節構成作品的時間與呼吸,也構成一種移動中的居住方式, 那是一種暫時的安放,也是一種未定的棲居。

個人網站:https://paolengku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