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場地/住房清單
館別 空間 時間 費用 保證金

SWIPE DOWN

SCROLL DOWN

:::
2017 第四季寶藏巖駐村聯合發表
分享:

活動日期:2017-11-24 ~ 2017-12-24

活動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2017 第四季寶藏巖駐村聯合發表

● 展期/11.24(五)-12.24(日)(週一休館)

● 開放時間/11:00-18:00 

● 地點/邊境廣場、防空洞、山城53展間

● 藝術家/中島伽耶子、李勇達、朱韻恬、芭梅菈.瓦雷拉

● 客座策展人/蔡明君

 

▲「讓新的風吹過邊境廢墟」

● 藝術家/中島伽耶子

● 展覽日期/11.24(五) -1.28 (日) 11:00-18:00(週一休館)

● 開幕茶會/11.24(五) 15:00,邊境廣場

● 展覽地點/寶藏巖,邊境廣場

■ 藝術家自述

我的作品名稱源於日文片語「風穴を開ける」,意即「開一扇門,引進新的想法和價值觀」。

我將為邊境的廢墟搭建新牆,並在牆上鑽許多的洞。

日光穿過孔隙照亮屋子,陽光隨著時間有所不同,使室內的光線產生變化。

我想透過這件裝置作品,使人們感受邊境廢墟交疊的時間。

■ 客座策展人短介

文/蔡明君

他來過、又走,留下了在牆上的孔,以及半掩在地底的洞。像是一只高溫燒製硬度極高的特製瓷杯,有著確切的形狀、用途與所屬,沒有曖昧模糊的空間。他所留下痕跡的地方,之後又有許多人來過、又走,增加了不明確的孔與洞,在變化中。像是一只從某地獲取印有文字或圖案的杯,沒有非得如何的使用與目的,在等待穿透、藏匿在歷史中可能的位置,確認容器裝載的價值與性格。

                                    

▲「隨地虛構」

● 藝術家/李勇達

● 展覽日期/11.24(五)-12.24(日) 11:00-18:00(週一休館)

● 開幕茶會/11.24(五) 15:00,邊境廣場

● 展覽地點/寶藏巖全村  

■ 藝術家自述

寶藏巖就地合法,卻也因此無法再加蓋再違建,以原本的方式活著。為了找出活下去的路,寫作者隨地虛構。故事像野花野草從縫隙冒出。

走到哪寫到哪。不經誰的允許。牆上的那顆石頭是童年時玩鬼抓人的場地。坐在鐵皮屋頂的那隻貓是這裡的大房東。危樓陽台下的陰影是戀人分手的傷心地。寫作者借用現實,隨地虛構,原地滯留。

印有故事的紙壓在磚瓦或卵石下,被雨淋、日曬、蟲咬、發霉、生苔。和此地的事物承受一樣的生活。

虛構是無用的,從此消失的人太多,石碑太少。在所有的故事消失以前,請抽個籤,去尋找它們吧。每塊小石頭上都有一個對應著籤的記號,根據真實場景所寫的虛構故事就壓在底下。

就算被石頭壓著,虛構也是自由的。

■ 客座策展人短介

文/蔡明君

停留在那個被正式接受、有了身份的時刻,他不再增生、蔓長。穿上一襲新裝,背心式的短衫,他多了許多訪客、朋友,開始成為許多人經過的地方。那些隨機或安排的經過都可能在他身上留下記憶,停留在角落階梯磚牆,或跟隨腳步而來到、散去。他不收集,而是有所依據或虛擬地生產,關於他身上物件或這些經過人們的故事。像是別針在短衫上,留下細微的孔隙,隱晦的存在。

 

▲「窗外的變化」

● 藝術家/朱韻恬

● 展覽日期/11.24(五)-12.24(日) 11:00-18:00(週一休館)

● 開幕茶會/11.24(五) 16:00,防空洞廣場

● 展覽地點/寶藏巖,防空洞

■ 藝術家自述

窗外的房子,一片片被拆除,又再蓋起,在這段我離開的時間。

我是一個離鄉多年的人,我回溯著,我為什麼離開呢?離開的這段時間,發生了什麼變化?外面的天橋不見了,從2012到2017拍攝同一片窗外,城市的樣貌在改變著,被更新了,彷彿一段記憶被更新了。

延續2016的作品我的家在另一邊〉中的一張照片發展,觀察多年後的轉變,窗外的那片土地,裡面的人與外面的人。我記得2012年我剛從法國進修完回到台灣,五月的某天,我的攝影機拍下了對面拆房子的畫面,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這個環境正在改變,時間流動著,這五年,我離開又回來,這裡變成我所謂「未來」的城市,熟悉又陌生的場景。但照片裡那棟房子依然在那,房子裡面的人訴說著外面的故事,關於照片裡的變化,然而外面的世界變化了,被龐大的機械與力量改變,人在裡面格外渺小。

對照著生活在城市裡的年輕人的臉孔,在他們身上,我追溯自己當年的樣子,探索著我們的徬徨,關於未來的題目,我們一直重複著類似的回答,時間繼續,故事還會發展,城市亦然。

這個計畫想透過一段時間,探索我們所處的當下,移動的人與被移動的城市。foreverwatch.co.uk

■ 客座策展人短介

文/蔡明君

他在離開之後意識到「離家」與「回家」之間強烈的差異。他在離開之後發現了「過去」與「未來」和當下之間密切的連結。他在離開之後認識了「時間」與「環境」在自己身體以及這世界上留下的痕跡。他可能是因著學習、度假、移民、逃難、追求等等理由而離開,卻可能因著與這些原因毫無相關的結果而永遠地離開或永久地回來。

 

▲ 〈身體 女人 城市 I - 台北〉

● 藝術家/芭梅菈.瓦雷拉

● 展覽日期/11.24(五)-12.24(日) 11:00-18:00(週一休館)

● 開幕茶會/11.24(五) 16:30,山城53展間

● 展覽地點/寶藏巖,山城53展間

■ 藝術家自述/

在這個影像/照片/聲音的裝置計畫中,我不斷周旋於私人與公共空間,對女性如何在社會和政治範疇之間建立身分認同提出疑問。無論是關於她們的姿態、她們的文化認同,抑或她們身體的質變,身體的呈現是這個計畫的核心。

我們藉由身體歸屬於所處的世界。我們是所在地域混合與交雜後的一部分,我們參與其中的運轉、分裂和擾動。我們的肉身可以是寂靜的、受傷的、抵抗的,有時甚至是死去的。它們以其入世最誠摯的模樣,像是最後的抗議旗幟那般宣揚自己。這副軀體不是被孤立的主體,而是自身與社會和大自然交流的憑藉。

藉由一系列具體和象徵的符號,身體與群體和自然環境相連接。關於城市空間的具體隱喻,城市是我們市居住、工作、移動、進行休閒活動,與他人接觸交流的場所,城市因而乘載各種意義的人類學。當城市隨著歷史、社會、政治或文化事件,有所改變和成長時,可比擬為具生命的有機體。

此裝置將並置城市主體和人類身體,呈現它們在傳統與現代交織的矛盾社會日常中的模樣

■ 客座策展人短介

文/蔡明君

在回家途中,她停在路上,腦中一片空白。接下來要面臨的,究竟該說是新生活,還是該說即將沒有生活?在不同的國家裡、城市中、工作場所、公共場域或是家裡頭,都有著不同的她。哪些時刻她感到真誠、哪些時刻她是強壯的、哪些時刻她最是自在?在哪些地方她被需要、哪些地方她充滿自信、哪些地方她無可取代?今日的她是否已有屬於自己的房間,得以移動、經驗?

www.repswatc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