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場地/住房清單
館別 空間 時間 費用 保證金

SWIPE DOWN

SCROLL DOWN

:::
張宇鎭
張宇鎭

在學經歷:
2011 馬裡蘭藝術學院MICA,跨界藝術藝術碩士MFA in Interdisciplinary Art(巴爾的摩,美國)
2005 首爾大學SNU,美術學士BFA in Painting(首爾,韓國)

獲獎及駐村
2013 高陽藝術工作室進駐 Goyang Art Studio Residency(首爾,韓國)
2012 Nanji藝術工作室進駐 Nanji Art Studio Residency(首爾,韓國)
2011 Pulse Presents獎Pulse Presents award(華盛頓,美國)

展覽活動
個展
2012 Shape of Wish,Gallery Now (首爾,韓國)
2008 Some are more equal,首爾大學圖書館主廳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Library main hall,首爾,韓國)

聯合展覽
2013 @Suchang (大邱藝術工廠 Daegu Art Factory,大邱,韓國)
2012 Looking Through Today(韓國國際會展中心Kintex,高陽,韓國)
Boobida,( Nanji Art Gallery, 首爾, 韓國)
Real!? Impetus ( Nanji Art Gallery, 首爾, 韓國)
2011 Power Struggles: Leveraging Control,Gaucher Gallery(馬裡蘭,美國)
More Than One (Conner Contemporary,華盛頓,美國)
2010 Valley Peasants(Fox Gallery,巴爾的摩,美國)
Dirty secrets (500 Gallery,巴爾的摩,美國)

分享:

駐村日期:2013-06-01 ~ 2013-08-30

駐村地點:台北國際藝術村

所有的一切都是人為所成,無論有形或者無形,均是在形狀和框架的回聲中得以創造。在生活中,我們居住的空間成為了我們最大的映射。它們不僅僅能反映出我們的形體,還能映射出我們的心理及文化。城市,做為最終極物理結構的人類設計,成爲了所有映射的凝結。我們甚至可以說,城市是我們人類所有幻想的固體形態,人類的思想堆積在每座建築、每條街道之中。

因孕育於人類的思想之中,城市的結構理應很自然在最基本的層面映射出人類本身。而將此與環境對我們的反作用聯繫在一起,城市似乎又不可避免的應該為棲身於此的生命提供更多的洞察力。

在臺北漫無目的的行走時,我盡一切可能去感受這所城市與其他我所停留過的城市所擁有的不同。我觀察著樓宇的形狀以及建築本身的空間結構,好奇它們的年齡以及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產生的自然衰減。在探索的過程中所拍攝的照片,根據我對這個城市的印象,對所有的照片進行新的解構和重構。所有這些都將變成一種或多種新的藝術創作,極可能最終以印刷品和投影的形式進行展出。

沿著這條線,也許能讓我無意間發現更多我們內在天性的東西,這是我最希望通過本次創作所能得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