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藝術村年會

:::
藝術的循環:機構中的教育與行政─2017台灣藝術村聯盟年會

文化與藝術產業在當代社會發展的循環,起於技術,資金,人才共同投入發想,生產並完成作品或產生創意計畫之後,經過仲介,經紀,策展和行銷等方式,將成果呈現在鑑賞者的面前並引導消費,再讓消費回到生產端,讓文化與藝術得以永續發展。

為了讓藝術能夠永續循環,須透過藝術教育培養人才,增進全民藝術涵養,美感素養與創意能力,充實國民精神生活,提升文化水準;但在當代社會中,藝術教育的地位卻與其價值不成比例,舉凡學科上藝術教育的年級比重,教育時數,經費資源都呈現遞減的狀態,全民在視覺,表演,音像的美感鑑賞力也普遍不足。

藝術教育在培養鑑賞力之外,也在培養人才,而今發展成為專門的「藝術行政與管理」領域。藝術行政與管理人才是文化與藝術產業的推手,肩負起仲介,經紀,策展和行銷等角色,搭起創作者與鑑賞者之間的橋樑,讓文化與藝術成為社會的共通語言。然而,在藝術教育式微,鑑賞力低落的社會環境之下,人才的培養也成為嚴峻的考驗。

如何打破藝術的循環產生停滯的困境,我們相信唯有從藝術教育著手,提升全民的美感鑑賞力,培養更多藝術欣賞人口,同時,健全產業體質,吸引更多藝術創作與藝術行政與管理人才的投入,打破停滯,讓文化與藝術產業得以永續發展,才能夠期待台灣的藝術環境得以日益健全,締造一個真正理想的文化社會環境。台灣藝術村聯盟年會自2015年年由台北國際藝術村發起舉辦,從「以藝術村作為方法」討論藝術進駐機構的角色,到「藝術行動:節慶與地方振興」探討藝術,社區,節慶與地方發展的關聯性,尋求資源永續的藝術經驗,同時也透過年會正式成立了「台灣藝文空間連線」,一個以藝術進駐計劃,藝術人才培育,國際文化事務推廣,文化空間政策諫進,文資管理等做為主要推展目標的聯盟,作為組織藝術村間的橫向運作平台。

2017年台灣藝文空間連線與台北國際藝術村首度合作,以「藝術的循環」為題,邀請法國龐畢度中心文化發展部總監凱特琳‧威爾(Kathryn Weir),泰國曼谷藝術文化中心總監盧卡娜‧庫娜維嘉儂(Luckana Kunavichayanont),荷蘭文化總會國際發展總監瑪莉‧佛爾(Marie Fol),歐洲On The Move移動網秘書長瑪莉‧勒素(Marie Le Sourd )與菲律賓大學瓦爾加斯博物館策展人派翠克‧弗洛雷斯(Patrick D. Flores)等講者進行專題演講,亦邀各國的專業藝術經理人,研究者和決策者共同探討藝文環境在當代社會的停滯問題,並試著從教育,管理和政策面著手,共同找出解決的可能性。

年會紀實
國際與會單位&專題演講者介紹
凱特琳‧威爾
龐畢度中心文化發展部總監

凱特琳‧威爾是法國龐畢度中心文化發展部總監,執導的展覽與計畫跨越當代藝術、電影、舞蹈、表演、視覺文化和當代藝術思潮等領域。她目前正在籌劃首屆「Cosmopolis」兩年平台計畫,預計於2017年10月在龐畢度中心發表;同時也在籌備2017年6月即將啟動的新年度活動「動:表演/舞蹈/動態影像」。由她策劃的展覽包含「特蕾西‧莫法特:活躍」(2014-15)、「昇華,通往永恆的道路」(2014-15)、「港式武俠片」(2013)、「山水:30年代以來的中國動畫」(2012-13)、「雕塑是一切」(2012)、「輕與重」(2012)、「21世紀:藝術第一個十年」(2010-11)、「皮耶‧保羅‧帕索里尼:我們都危險」(2010)、「柏樹與烏鴉:伊朗動畫50年(2009-10)、「小動作」(2009)、「現代廢墟」(2008)、「有閒階級」(2007-08)、「香港,上海:電影城市」(2007)、「野獸之吻」(2005-6)、「自然機器: 當代藝術、自然與科技」(2004-5)、「《Video Hits》:藝術和音樂影片」(2004)。在2006年到2013年間,她曾擔任第五屆、第六屆與第七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的策展委員。

盧卡娜‧庫娜維嘉儂
曼谷藝術文化中心總監

盧卡娜•庫娜維嘉儂於1989年獲得泰國藝術大學考古學院英文學士學位,並在1993年取得澳洲新南威爾斯新英格蘭大學亞洲藝術史碩士學位。自2011年起,庫娜維嘉儂便擔任泰國曼谷藝術文化中心(BACC)的總監。BACC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十分活躍的平台,展示泰國、國際現代和當代藝術的多元範疇,包括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影像、建築和設計。BACC致力推廣能呈現泰國社會活力和多元性的藝術及文化活動。而在庫娜維嘉儂擔任BACC總監之前,她曾於1990年代中期至2003年擔任塔都當代藝術的藝術總監,期間策劃多次展覽,介紹泰國嶄露頭角的藝術家。她也曾任2005年威尼斯雙年展泰國館的聯合策展人。

除了管理BACC之外,庫娜維嘉儂也曾擔任一些亞洲重要藝術獎項的評審,如由亞太釀酒基金會與新加坡美術館合作主辦的 2014 年亞太藝術展、由美國大使館和藝術登陸新加坡博覽會設立的2016年約瑟夫.巴萊斯蒂爾自由藝術獎,以及在2016年新加坡雙年展與株式會社倍樂生控股公司合作的第十一屆貝尼塞獎。庫娜維嘉儂曾於2014年獲得法國文化部頒發的藝術與文學騎士勳位榮譽勳章。

瑪莉‧佛爾
荷蘭文化總會國際發展總監

瑪莉.佛爾領導的文化交流顧問團隊,主要目標為提供藝術家、藝術組織和外交部門如何參與國際文化活動的知識與資訊。瑪莉曾於2012至2016年擔任TransArtists.org「你的國際藝術進駐指南」編輯;並曾整合歐洲合作企劃ON-AiR(2010—2012)和綠色藝術聯盟(2013—2015)。在2010年到2015年的期間,瑪莉與歐洲 On The Move移動網密切合作,促成了如:2012年的《動起來!給初學者的文化流動》等相關出版物及網站。

瑪莉是荷蘭文化總會管理團隊的一份子,也是紐西蘭創意歐洲辦公室的總監。她於2015年加入國際藝術村交流雙年會的諮詢委員會,並於2017年加入歐洲On The Move移動網的委員會。

瑪莉‧勒素
歐洲On the Move移動網秘書長

瑪莉‧勒素自2012年開始擔任On the Move的秘書長,一個活躍於歐洲及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資訊網。在此之前,勒素曾於1999至2006年間在新加坡歐亞基金會文化部門工作。此外,她也於2001年至2006年間駐印尼日惹擔任法國文化協會總監。

勒素多年來致力擴展國際文化合作的知識平台,希望為藝術家、文化專業人員、網絡以及網路資源的交流爭取更多補助計畫。總體來說,她對藝術家及文化專業人員交流所帶來的各項影響非常感興趣。

除了On the Move,勒素也成立或協助其他組織及網絡,像是IN SITU這類歐洲的公共空間藝術創作平台(http://www.in-situ.info/en/)。

派翠克‧弗洛雷斯
菲律賓大學瓦爾加斯博物館策展人

派翠克‧弗洛雷斯自1997年到2003年擔任菲律賓大學藝術學系主任,目前為該系教授,同時也是菲律賓大學瓦爾加斯博物館策展人。2000年曾參與策展「建構進行中:亞洲藝術新角度」及2008年光州雙年展「立場文件」。1999年和2004年他分別擔任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的訪問研究員及亞洲公共知識份子學人。出版著作《繪畫歷史:重塑菲律賓殖民藝術》(1999)、《非凡的收藏:藝術、歷史與國家博物館》(2006)、《過去的邊緣:策展於東南亞》(2008)。2010年曾獲亞洲文化協會獎助;隔年擔任卡爾斯魯厄藝術與媒體中心舉辦之展覽「全球當代:1989後的藝術世界」(2011)的顧問委員會成員,以及古根漢美術館亞洲藝術協會委員(2011至2014);同年,與奇廷泫共同為《第三文本》雜誌編輯東南亞專輯(2011)。2013年他獲邀代表菲律賓克拉克學院和菲律賓大學藝術學系在馬尼拉召開「東南亞藝術史發展」研討會;他也曾擔任洛杉磯蓋提研究所客座學者(2014)。他在2015年威尼斯雙年展中,除了策畫有關東南亞和東南歐當代藝術的展覽「西南偏南」,也擔任菲律賓館的策展人。

林平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現任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也是東海大學美術系教授、藝外雜誌專欄作者、國立臺灣美術館和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委員、文化部/交通部公共藝術審議委員以及財團法人席德進美術基金會董事。在1990與1992年分別獲得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學藝術教育碩士(MA)和藝術創作碩士(MFA)。專長為藝術管理、獨立策展與評論、藝術教育和藝術創作。曾任文建會鐵道藝術網絡台中站-20號倉庫藝術總監和「台新藝術獎」國際決審委員。

黃海鳴
前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藝評家

1950年生,法國國立巴黎第八大學:藝術的科學與科技博士。黃海鳴於1990 年代起活躍於台灣美術展覽策劃、當代藝術評論、當代藝術生態觀察研究、街區藝術營造與城市創意空間規畫研究等領域。2003年受委託經營規劃南海藝廊,迄今舉辦逾200檔跨領域展演,並串聯周遭博物館與社區舉辦節慶、獨立出版市集等活動。2012 年就任北美館館長前,黃教授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系主任兼所長。黃教授現著重於策展,展演將集中探討在當代城市居住和生存的問題,以及以微觀的方式觀察生活現象。

洪秉綺
竹圍工作室營運總監暨台灣藝文空間連線常務理事

在半導體業工作多年後,決定重返學校,在英國倫敦金匠大學獲取文化產業碩士,研究游擊式文化在仕紳化空間的政治關係。返回台灣後,曾在策展公司工作,負責規劃、行銷、運輸、公關和文化交流。

2014年加入了竹圍工作室的團隊。竹圍工作室是台灣資深藝術進駐單位之一,支持跨文化交流,提供時間及空間,讓藝術工作者及團體的各式創藝能量,在這裡得以發酵滋育與有發聲的可能性。她主要負責組織營運規劃和協助藝術家執行進駐計畫。參與多項竹圍工作室主導的計畫,包含藝術進駐計畫、竹圍工作室20週年展、亞洲綠色藝術實驗室聯盟的成立、環境藝術介入計畫、文化領導力計畫等。2017年參加在金邊的文化領導力課程和在威爾斯舉辦的創意氣候領導力課程。

賴香伶
獨立策展人

賴香伶女士現為獨立策展人、評論人以及藝術顧問,具有美術史和博物館學的學術背景,曾任國立台灣美術館和台北市立美術館的策展人。

她於2006年擔任台北當代藝術館館長,2009年擔任上海外灘美術館創館館長。自2012年始,賴女士成為獨立藝術工作者,除了策展、評論之外,也參與台灣與上海相關美術館的籌備以及營運顧問。

賴女士目前擔任台北市立美術館營運與典藏諮詢委員、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委員;也擔任春之文化基金會與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董事,亦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兼任副教授。

吳達坤
台灣藝文空間連線理事長

曾任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總監、關渡美術館首席策展人、非常廟藝文空間總監。也是具藝術家身份的策展人。長期關注當代藝術與亞洲文化生成演變的過程,藉由藝術語言反思亞洲社會現況,思考如何以藝術作為方法,面對全球化、新自由主義的影響下,實踐「藝術無國界」的理念。曾獲得多個國家的駐村機會,如芬蘭北歐NIFCA國際藝術村(2002)、紐約Location One藝術村(2005)、紐約ISCP國際工作室與策展計畫(2006)、東京Tokyo Wonder Site(2008)和韓國釜山Open Space Bae 國際藝術村(2009)。他也是ACC亞洲文化協會獎助/國巨科技藝術創作獎(2004)得主,作品典藏於各大美術館、基金會。

台灣與會單位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