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藝術村年會

:::
2016台灣藝術村聯盟年會-「藝術行動:節慶與地方振興」

「台北國際藝術村」成立於2001年,是台灣第一個公辦藝術村;「寶藏巖」則為亞洲城市中對歷史聚落進行保存的經典案例。作為藝術進駐基地的先驅,具有其領導地位與指標能力,自2015年起率先以「以藝術村作為方法」為主軸,結合全台數十個藝術村的活力與動能,發起台灣藝術村聯盟年會,透過會中結論成立聯盟「台灣藝文空間連線TASA」(Taiwan Art Space Alliance)-作為組織藝術進駐機構單位的橫向運作平台,希冀透過聯盟的成立,健全台灣藝術村與整體藝文環境的需求。

2016藝術村年會將以「藝術行動:節慶與地方振興」為研討主題,探討藝術、社區、節慶與地方發展彼此間的關聯性,尋求資源永續的藝術經驗。透過台北藝術村舉辦的兩大專案活動-「寶藏巖環境藝術燈節」與「混種現場藝術祭」作為案例出發,邀請國際重量級藝術節之策展人與藝術家/團隊,來台進行座談分享,試圖藉由各方經驗,推動生於斯長於斯貼近土地的藝術行動,落實藝術介入社會的實際功能,探討台灣藝術節慶的操作方向,如何不淪入嘉年華式的思維模式。

本次活動邀請國內外藝術單位、藝術節慶策畫暨參與者及政府單位共同討論交流,同時開放大眾報名參與加入。本次年會榮幸邀請到歐洲「綠色藝術聯盟」(Green Art Lab Alliance)創辦人Yasmine Ostendorf、英國「2015年泰納獎」得主Assemble團隊、印尼Jatiwangi Art Factory創辦人Arief Yudi、「日本文化藝術基金會」總監家村佳代子、菲律賓「馬尼拉藝術節」藝術總監Andrei Nikolai Pamintuan、中國「山西許村藝術節」發起人渠岩、「雲林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計畫」營運長王昭湄等來賓進行專題演講;以及臺北市文化局長謝佩霓、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關渡美術館館長曲德益、竹圍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助理教授蘇瑤華、臺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秘書長丘如華、台北設計之都執行長吳漢中,與台北國際藝術村總監吳達坤參與。

期待透過本次活動中不同視角的對話,開啟國內外藝術節慶個案之經驗分享與交流,結合各方資源,推動藝術介入社會的實際作用,提供藝文單位在營運或舉辦展演活動時,有更多元的合作模式及互相參照的可能性,進而促進國際間藝術機構合作,為台北和國際城市帶來跨城市和跨社群的對話。

年會紀實
國際與會單位&專題演講者介紹
家村佳代子
日本藝術文化基金會總監

建築師、策展人家村佳代子目前是東北未來實驗室專案總監、日本藝術文化基金會總監、女子美術大學藝術設計系兼職講師,也曾任東京當代藝術與國際文化交流機構Tokyo Wonder Site創始時的計畫總監(2001-2012)。她發掘及培養國際新興藝術家,策劃及製作包含視覺藝術、音樂、設計等新的跨領域藝術作品。她曾參與多個跨文化對話與新興創意教學計畫,並和亞洲、中東、歐洲和南美的國際藝術機構一同創作過程導向的藝術作品,而許多這些活動都是藉由藝術家駐村計畫完成的。在東日本大地震之後,她建立了一個名為「東北未來實驗室」的新平台,與在第一線和災區工作的國際藝術家們一起進行一個以文化重建心靈的計畫。這個計畫是由日本文化廳贊助。

安德烈‧尼古拉‧潘明川
菲律賓馬尼拉藝穗節創辦人及藝術節總監

安德烈‧尼古拉‧潘明川是一位導演兼製作人。他在馬尼拉、紐澤西和紐約市的非營利劇院、藝術節、文化單位及藝術相關領域擔任多種不同的製作工作。潘明川也是馬尼拉藝穗節公司的創辦人及藝術節總監,該公司是專門辦理藝穗節的非營利組織機構,2015年2月該藝術節以其多樣化和國際化的特色正式營運。安德烈同時也是馬卡蒂市的新興創意藝術空間/畫廊「鳳梨實驗室」的創意總監。2015年他在紐約布魯克林完成了紐約藝術基金會移民藝術家指導計畫中的執導和製作項目。

2013年他在菲律賓以搖滾音樂劇「最後-新歡」獲得百老匯世界獎最佳導演獎提名。由安德烈擔任編劇之一,該劇在菲律賓教育劇場協會舉院登台,囊括了最佳菲律賓音樂劇、最佳編曲人、最佳音樂等獎項入圍。該劇在慶祝2010年到2014年菲國原創音樂劇的音樂會MUSIKAL!中於菲律賓文化中心隆重上演。2017年1月該劇將會再度公演。

安德烈曾與菲律賓文化中心、國家文化藝術委員會、阿亞拉博物館-聖百尼德學院合作或協助策畫多場展演。他的非營利劇場工作經驗包括:馬尼拉藝穗節現任總監、紐澤西雷德班克雙河劇院活動專員(2011/2012)、紐澤西ReVision劇院藝術行政助理(2012夏季)、紐約國際藝穗節場地監督(2012、2013)。他也曾在紐約音樂劇場藝術季、聯合獨角戲藝術節和澳洲阿德萊德藝穗節Honey Pot活動中工作(2013、2016)。

阿里耶夫‧聿迪‧拉赫曼
印尼加地旺宜藝術工廠創辦人

阿里耶夫‧聿迪‧拉赫曼於1967年出生於印尼加帝旺宜,目前在當地生活與工作。他是一位跨領域藝術家和文化工作者,也是加地旺宜藝術工廠創辦人。他曾參與許多在印尼以及世界各地舉辦的當代藝術活動,1999年他在印尼萬隆創辦了巴拉克畫廊並促成萬隆表演藝術節的舉辦,在2005年他和妻子回到故鄉成立了加地旺宜藝術工廠,以藝術平息當地的衝突;並經營加地旺宜藝術工廠畫廊,邀請藝術家參與社區發展的相關計畫。他的作品曾在2015年日惹雙年展-黑客衝突、2015年雅加達雙年展、2015年印尼新媒體藝術節、加地旺宜磚瓦博物館、2014年雅加達當代陶瓷雙年展、加地旺宜第六屆國際影像駐村藝術節、2014年加地旺宜駐村藝術節、藝術家及文化工作者跨領域行動駐村(加地旺宜-波蘭-德國)和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等活動中展出。

更多關於阿里耶夫的活動內容,請至:
http://jatiwangiartfactory.wordpress.com/ 或 http://jatiwangiartfactory.tumblr.com/

雅絲敏‧奧斯騰多夫
綠色藝術實驗室聯盟發起人、創辦人

雅絲敏是位獨立策展人及研究員,擁有超過十年以上的跨國文化領域工作經驗,她在藝術、設計和文化領域中從事研究、策展、教學、交流、推廣以及寫作等活動,藉此積極回饋社會,探討人類共同的社會環境責任。她更積極與歐盟委員會合作進行文化流動性計畫,並在「茱莉的腳踏車」(Julie’s Bicycle)、「韋爾角」(Cape Farewell)等機構致力於綠色藝術的工作。此外,雅絲敏創立了「綠色藝術實驗室聯盟」(GALA),透過35個創意機構形成一個橫跨歐亞的國際網絡,關注社會與環境議題。從2017年開始,雅絲敏將會成為Jac.P. Thijsse實驗室的首席策展人。該實驗室是揚.凡.艾克學院(Jan van Eyck Academie)內一個全新的藝術家溫室,讓他們可以在其中創新、反省及重新想像人與自然世界間的關係。

丘如華
社團法人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秘書長

學歷:奧地利維也納音樂學院研究、東京大學工學部都市工學科客座研究

經歷:台北攝影中心(撫臺街洋樓)營運長、日本瀨戶內藝術祭2014-2016亞洲藝術平台交流計劃台灣總策展人、日本瀨戶內藝術祭2013亞洲藝術平台交流計劃台灣總策展人、種子計劃IV移動美術館策略長、台北市政府市政顧問、中華民國文化部世界遺產推動委員會委員、嘉義縣世界遺產委員會委員、台北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委員、台北市社區總體營造推動委員、台北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委員、新北市世界遺產推動委員會委員、新北市第3屆觀光發展諮詢委員、新北市樂生療養院保存推動小組委員、新北市社區總體營造推動委員、新北市政府觀光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桃園縣文化局社區總體營造諮詢委員、桃園縣政府文化諮詢委員會委員、新竹縣社造委員、財團法人樂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1986-2003)

國際組織:亞洲西太平洋都市保存聯盟AWPNUC發起人(1992-)、亞洲文化資產國際田野學校IFSAH創辦人(2002-)、泰國ICOMOS會員

獎項:第三屆「台北文化獎章」(1999)、日本基金會Grantee (1999)、日本交流協會Grantee(2000、2011)、亞洲基金會Grantee、台北市都市再生特殊貢獻獎(2014)、日本全國町並保存聯盟特別表揚獎(2014)

蘇瑤華
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蘇瑤華為藝術經理人、策劃人、教育者,具有多年國際交流與空間經營經驗。草創寶藏巖國際藝術村、亞洲現代美術館,曾負責富邦藝術基金、台北國際藝術村、及草山國際藝術村的營運。專長領域包括公共藝術、空間再生、創意群聚、文化政策、社會企業與社會參與藝術。蘇瑤華博士是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碩士、臺灣師範大學博士,現任教於輔仁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王昭湄
觀樹教育基金會營運長、環境教育主任

王昭湄畢業於臺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英國萊斯特大學博物館研究,目前為觀樹教育基金會營運長以及環境教育主任,並以「成龍溼地偵探社」大偵探的身份深入在成龍溼地現場。主要興趣環繞環境學習中心與博物館相關的教育、研究、展示、行銷與經營管理,希望和更多人一起努力,讓臺灣有很棒的環境學習中心出現。

蕭麗虹
竹圍工作室創辦人

蕭麗虹是竹圍工作室的創辦人。今年竹圍工作室已經邁入第21個年頭,以國際藝術村經營,同時也為國際文化交流與研究創意中心。蕭麗虹的願景是讓全世界了解藝術和文化是生活重要的元素,並強調在地永續,透過分享、連結、共創實現。在地行動與國際連結為竹圍工作室21年的宗旨。竹圍工作室重視服務有創藝的人,提供時間與空間育成與培養他們。蕭麗虹為TransCulture Exchange的亞洲區代表。同時與文化部和台北市政府在推動文化政策與支持創藝者方面不斷的努力。

Assemble
英國2015泰納獎得主

Assemble為根基於倫敦的跨領域團隊,其專業範疇涵蓋藝術、建築和設計。成立於2010年,共聚集18位核心成員。工作模式著重於探究大眾與特定場域建造過程中所產生的關係斷層。Assemble計畫實踐方式係以相互依存、共同合作,主動地尋求群眾以參與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在不斷磨合對話、以取得共識前提下,一同實踐計劃。

曲德益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館長

1952年生,1976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1974年起跟隨著名現代油畫家李仲生學習,1983年、1984年先後獲得法國國立高等設計學院美術設計碩士學位、法國國立高等美術學院造型美術碩士學位。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主任、國際交流中心主任、研發長、電影與新媒體學院院長、動畫學系主任等職務,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館長、美術學院教授。

作為臺灣重要的藝術家、教育家和美術館館長,曲德益在臺灣高等藝術教育、現當代藝術推廣及國際交流方面皆產生重要影響。並曾應邀於澳洲國家大學、法國國立高等設計學院、國立高等布爾茲藝術學院、韓國誠信女子大學、國立全南大學、朝鮮大學、日本東京藝術大學、京都造型藝術大學和英國倫敦藝術大學等院校擔任客座教授或訪問學者。

曲德益主攻繪畫,是臺灣抽象藝術的中堅力量。其作品曾多次以個展和聯展的方式在世界各地展出,作品獲得國立臺灣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澳洲白兔美術館、韓國首爾市立美術館、光州市立美術館與私人收藏。

渠岩
許村國際藝術公社發起人

渠岩為當代藝術家,從八十年代開始投身於中國現代美術新思潮運動,宣導獨立自主的藝術精神。是中國大陸「85新潮」美術運動的代表藝術家之一。作品涵蓋繪畫、攝影、多媒體、裝置、建築以及社會實踐等。

從2007年起,渠岩開始了雄心勃勃的「藝術推動鄉村復興」的計畫與實踐,一切傳奇的開端是從山西太行山的一個古村落許村開始,渠岩延續上世紀先哲知識份子下鄉的傳統,作為自願者長期深入許村,身體力行的護和修復傳統民居和建築,給許村注入新的文化元素,使許村逐漸恢復活力。通過幾年的努力,渠岩將許村建成了具有國際影響的國際藝術村及藝術家創作基地,並舉辦許村藝術節等藝術活動。2014年「許村計畫」入圍由美國《公共藝術批評》雜誌舉辦和評選的,2005年5月在紐西蘭奧克蘭大學頒獎的「第二屆國際公共藝術獎」。2015年6月結集《藝術鄉建:許村重塑啟示錄》,由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

台灣與會單位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