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政變、動盪、貧窮、落後之外,這個身分模糊的美洲次大陸還有什麼值得喝采?
堅韌吧!
世界上其他地區鮮少如拉丁美洲一般,有堅韌的生命力及包容力,可將苦難化為絢爛文化,能在挫敗中締造神話。
Besides coupes, political turmoil, poverty, and privation, what else can you celebrate for Latin America, the subcontinent with blurred identity?
“Tenacity!”
It is hard to find other places in the world like Latin America, in which we find powerful vitality and capacity to transform the suffering into splendid culture, and to create miracles out of failures.
攤開美洲地圖,美國以南的拉丁美洲世界散發出魔幻氛圍,無論社會結構、抑或文化傳統,與美國迥然不同。對於美國,國人相當熟悉,雖然不一定完全了解美國的文化內涵,但在政治觀點、國際關係決策上,無不遵守美國政策。相較之下,拉丁美洲似乎鮮少引起共鳴,幾個誤用名詞、幾個知名人物、幾樁新聞事件,大概就是我們所知道的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這個名詞,係在美墨戰爭(1846-1848)之後才出現。常有人以為,拿破崙三世(Napoleón III,1808-1873)創造了這個詞,讓法蘭西第二帝國以「泛拉丁主義」為由,藉機重返新大陸。事實上,「拉丁美洲」一詞,是當時西語美洲知識分子在獨立之際,追求文化認同時的反思,其中以智利哲學家畢爾包(Francisco Bilbao,1823-1865)為代表。由於畢爾包成立「平等社會」(Sociedad de la Igualdad)社團,引起政府的不滿而被迫流亡,在流亡歐洲期間,意識到西語美洲必需團結一致才能在國際上立足,於是,畢爾包於1856年首次在巴黎發表「拉丁美洲」一詞,對照「盎格魯撒克遜美洲」的強大,呼籲西語美洲不應再分裂。
處在動盪不安的社會中,拉美人卻用色大膽,將苦難化為絢爛文化。
一個大陸,兩個美洲。美洲呈現兩個強烈對比的區域。北邊的美國團結強大, 從建國之初的十三州一路由東往西擴張,而成為強權。美國之以南,昔日的西班牙殖民地在獨立後,有意仿傚美國建立聯邦共和國,卻分崩離析,戰爭頻仍,同時脫離葡萄牙而獨立的巴西也陷入動亂之中。「盎格魯撒克遜美洲」與「拉丁美洲」,一個是英語系,另一個為羅曼斯語系,彼此之間不僅文化差異頗大,命運也大不同。
在台灣習慣以「中、南美洲」來稱呼「拉丁美洲」,但是,「中、南美洲」一詞並不正確。地理上,以巴拿馬地峽為界,美洲分為「北美洲」及「南美洲」; 其中,北美洲亦可再分出中美洲,即今日的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哥斯大黎加、尼加拉瓜、貝里斯,並擴及加勒比海地區(El Caribe)。然而,拉丁美洲的大國墨西哥應歸北美洲,卻常被誤以為是中美洲。
複雜的地理分界,的確令人混淆,還是「拉丁美洲」一詞較為合宜!若以語言來分,西班牙昔日的美洲殖民地又稱為「西語美洲」(Hispanoamérica)、或譯為「西屬美洲」;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美洲殖民地則為「伊比利美洲」(Iberoamérica)。另外,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貝里斯,以及南美洲的圭亞那、法屬圭亞那、荷屬蘇利南等地亦可籠統地納入拉丁美洲之內。至於「加勒比海地區」,曾被列入拉丁美洲範疇之內,但因語言、文化、種族更為複雜,如今慣用「拉丁美洲暨加勒比海地區」。
地理上,拉丁美洲北起美墨邊界,南至火地群島(Tierra del Fuego)。在這廣袤區域內,地形多貌複雜:荒漠莽原、砂岩礫土、崇山峻嶺、沼澤雨林、冰川雪簷……,各種奇觀異景,莫不具備。時間上,跨越數千年歷史,追溯至前哥倫布文明,含括西、葡等國三百年的拓殖,以及兩百餘年的獨立建國史。如此繁複多樣的時空元素,交織出一張迷人的人文地圖。只是,這張迷人的人文地圖在世界歷史中往往被忽略,以致外界以為她在「孤寂」中悄悄發展。
繁複多元的文化,令拉丁美洲散發出迷人丰采,進而影響拉美藝術創作。
自十六世紀起,西、葡等國試圖以歐洲語言、宗教和制度,將所屬的殖民地建設成新天新地。然而,長期受到自然環境的洗禮、原住民文化的濡染,以及非洲黑人文化的影響,由歐洲傳入的語言、飲食、風俗、習慣、建築、藝術等,早與歐陸風格漸行漸遠,進而蔚成獨特的拉丁美洲文化。對此,祕魯作者巴爾加斯.尤薩(Mario Vargas Llosa,1936-)即以家鄉為例,勾勒出拉丁美洲文化的豐富性:
獨裁統治、美國干預、經濟剝削、游擊戰爭、農民革命、民粹運動幾乎占據了兩百年來的歷史扉頁。長久以來,拉丁美洲一直被視為動盪、貧窮、荒謬之地,甚至喪失使用美洲一詞的權利,烏拉圭作家愛德華多.加萊亞諾(Eduardo Galeano,1940- 2015)在《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Las venas abiertas de América Latina) 裡寫道:
無奈語調中,帶著一絲黑色幽默!除了政變、動盪、貧窮、落後之外,這個身分模糊的美洲次大陸還有什麼值得喝采?堅韌吧!世界上其他地區鮮少如拉丁美洲一般,有堅韌的生命力及包容力,將苦難化為絢爛文化,在挫敗中締造神話。這個不曾孤寂的魔幻大陸有其精采的內涵,值得你我一起探索!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文哲學院拉丁美洲研究博士,專研拉美文學與文化,曾任淡江大學外國語文學院院長,現任淡江大學國際暨兩岸事務處國際長、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教授。學術工作之餘,不時探訪拉美,足跡遍及拉美各國。《自由時報電子報》「魔幻拉美專欄」作家,著有《加勒比海的古巴:雪茄與蔗糖的革命之歌》、《加勒比海諸國史:海盜與冒險者的天堂》、《魔幻古巴》、《美洲古文明的時光膠囊》、《魔幻拉美:動盪中的華麗身影》、《魔幻拉美:平凡中的絢麗生命》。
Ms. Lucía Hsiao-Chuan Chen is a PhD in Latin American Studies from the Faculty of 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 of the National Autonomous University of Mexico, specialized in Latin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She was the Dean of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of Tamkang University and currently is the Dean of the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and Cross-Strait Affairs Office and the professor of the Latin American Institute of Tamkang University. Apart from academic works, she visits Latin America from time to time, and travels all over Latin America. She writes the Magic Latin America column for the Liberty Times Net and her publications are: Cuba, Paradise of Caribbean Sea, Caribbean Sea, Magic Cuba, Time Capsule of The Ancient American Civilizations, Magic Latin America I and Magic Latin America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