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場地/住房清單
館別 空間 時間 費用 保證金

SWIPE DOWN

SCROLL DOWN

:::
黃文海
黃文海

黃文海,紀錄片導演,祖籍湖南寧鄉,從2000年開始獨立電影創作。作品包括:《軍訓營記事》、《喧嘩的塵土》、《夢遊》、《我們》、《殼》、《西方去此不遠》等。多次獲得國際電影節獎,包括:2005年獲馬賽國際電影節紀錄片競賽單元「喬治斯‧德‧博勒加德」獎;2006年獲28屆法國真實電影節最高獎;2008年獲第65屆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評委會特別獎。2014年在香港大學新聞與傳媒研究中心撰寫《放逐的凝視——見證中國獨立記錄片》。
2003年,導演/攝影/剪輯紀錄片《喧嘩的塵土》111分鐘
2005年,獲馬賽國際電影節國際紀錄片競賽單元「喬治斯‧德‧博勒加德」獎
2005年,導演/攝影/剪紀錄片《夢遊》85分鐘
2006年,獲28屆法國真實電影節最高獎
2008年,導演/攝影剪輯紀錄片《我們》102分鐘
2008年,獲第65屆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評委會特別獎
2009年,入圍捷克布拉格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2009年,法國巴黎第十四屆國際紀錄片交流節放映「聞海作品專題展」(包括:《軍訓營紀事》《喧嘩的塵土》《夢遊》《我們》)
2009年,導演藝術短片《殼》12分59秒
2010年,參加伊比利亞藝術中心「亞洲路標」藝術展
2010年,入圍67屆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短片競賽單元
2010年,導演\攝影\剪輯紀錄片《西方去此不遠》
2010年,入圍67屆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競賽單元
2010年,11月應邀出任首屆中國獨立電影基金評委
2011年,3月應邀出任第五屆雲之南獨立紀錄片電影節評委
2013年,中國北京獨立影像展紀錄片單元評委
2014年,在香港發起成立「中國獨立紀錄片研究會」,為創辦人之一。多次策劃舉辦中國獨立紀錄片展映活動。並為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中心、香港浸會大學,收集中國大陸紀錄片和影像作品。同時在香港大學新聞與傳媒研究中心撰寫《放逐的凝視──見證中國獨立記錄片》
該書以導演角度以及親身經歷,觀察、書寫1949之後中國紀錄片的發展,是第一本全面介紹中國紀錄片發展全貌之書籍。此書預計於今年7月由傾向出版社以繁體字出版。
2016年導演最新作品,《兇年之畔》(we the workers))已殺青。

分享:

駐村日期:2016-07-19 ~ 2016-10-18

駐村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2015年3月我有幸參加並全程拍攝臺北國際作家週。在此次活動中,我見到了廖亦武、貝嶺、京不特、孟浪等著名作家。借助網絡和「翻牆」技術,他們的文字,對生活在大陸的我們影響深遠。比如,最早出版《哈維爾文集》的貝嶺,啟發了一代知識人參與大陸的公民運動,極大推動了大陸民主化進程。但他們卻被隔絕在大陸以外,多年前就「被迫」流亡海外了。當在民主、自由的台灣,能夠和這些心儀已久的作家喝酒、聊天、共同參與學術會議,讓我非常激動和感嘆。也生發出如果能夠拍攝一部有關這些「流亡者」的紀錄片的想法。這應該是非常有意義,也是非常緊迫的。

台灣是拍攝這部紀錄片最佳的地方。貝嶺先生和他的傾向出版社已經從美國搬到台灣;而之前一直在香港從事創作和出版的孟浪,在香港日漸緊張的政治壓力下,也將遷往台灣。也是因為香港漸漸大陸化,台灣成了華語世界中最重要的自由文化的陣地,讓大多數流亡海外的大陸作家、藝術家,也開始前往台灣發展。今年臺北國際作家週的成功舉辦,所到的流亡作家規格之高、人數之多,是罕見的。

因此,我計畫在台灣工作三個月,集中拍攝這些流亡海外的作家的生活和創作。其中以貝嶺先生和傾向出版社作為主要拍攝對象。

讓我們彼此看見。這是我創作紀錄片的最重要的動力,將生活在異域的流亡作家們展現在大陸觀眾面前,將會加深人們對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拍攝期間,擬策劃「中國獨立紀錄片回顧展」,放映二十二部中國近年重要的獨立紀錄片,將它們介紹給台灣觀眾,增進台灣與中國人民之間的了解。但礙於經費,恐無法辦理,或只能播映幾部,以饗台灣觀眾。

另外,我的第一本著作《放逐的凝視──見證中國獨立紀錄片》一書,將由臺灣傾向出版社出版,若能辦理影展,希望能於影展期間舉辦新書發表、講座和對談,此講座由我主持,至於對談,將邀請貝嶺、台灣學者和台灣讀者共同賞讀此書。若無法辦理影展,新書發表則獨立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