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藝術村年會

:::
藝文空間逆境求生術─2018台灣藝術村聯盟年會

台灣的藝文空間自2000年代穩定成長以來,營運方向多已隨著政策取向轉為以政府補助為大宗。早期雖有如「非常廟藝文空間」等藝文空間試圖取得平衡,在實驗性質濃厚的營運方式與政府補助方針之間遊走,但不敵大環境的變化,此類前衛藝術空間最終若不朝更為商業化、大眾化的方向前進,往往就只能回歸符合體制想像的「藝文」空間形式,以政府補助成為營運的主要經費來源。

面對經費受限的景況,許多空間組織,如竹圍工作室、豆皮文藝咖啡館、伊通公園、乒乓藝術工作站、新樂園藝術空間以及非常廟藝文空間等,開始紛紛調整方向,轉而以建立藝術社群連結、國際交流等方式創造資源的流通與分享,讓官方補助與民間實踐能互助互補。不過,儘管有這些積極作為,此類藝文空間依舊面臨著營運上的困境。在政府補助類別與經費皆有限的狀況下,如今,上述的「豆皮文藝咖啡館」早在2014年歇業、「乒乓藝術工作站」現已停止活動,而在台灣當代藝術界佔有重要地位的「伊通公園」,和曾經風光一時的藝術聚落「空場」現在更是正面臨著營運上的困境。除此之外,台灣藝文環境的艱困也往往讓藝術行政人才轉而向大型藝文機構流動;基層的中小型藝文組織在缺乏足夠經費聘請諳於藝術行政的人才下,要想獲得政府補助更無異於緣木求魚,使得台灣的藝文空間營運迄今遲滯在「大者恆大、小者恆小」的狀態中。當初那些有著美好願景的「官民共榮」藍圖,似乎正受到嚴峻現實的考驗。

有鑑於此,台灣藝文空間連線在2018年的台灣藝術村聯盟年會中所試圖帶入的國際資源,除了歐洲藝文空間相關的經營者與學者以外,更嘗試拉近南亞的區域合作關係,邀請印尼、越南等地的藝文空間經營者,與台灣大眾分享各國藝文空間營運碰到的困境與其解決辦法;同時,講師們也將進一步帶領藝術村聯盟成員及民眾,以小型工作坊與密集式課程的形式進行實際操作。

 

 

年會紀實
國際與會單位&專題演講者介紹
山野真悟
日本黃金町地區管理中心總監

1950年福岡縣出生,1978年起帶領IAF藝術研究室企劃多檔展覽,並於1990年就任福岡縣博物館城市計畫事務局長,同年更進一步策劃「博物館・城市・天神」(Museum City Tenjin)雙年展。在其策劃的眾多展覽中,山野真悟常以「街區與藝術」作為主題,進行多樣計畫以及工作坊。2005與2008年,山野真悟分別擔任了橫濱三年展策展人及黃金町藝術市集總監,並於2009年就任黃金町地區管理中心事務局長。他也曾獲得日本2014年度(第65回)藝術選獎文部科學大臣賞,以及2016年橫濱市文化賞。

黃金町地區管理中心是日本推動「藝術作為社區營造方法」的非營利團體。除了藝術展覽「黃金町藝術市集」,黃金町也邀請藝術家長期駐留創作,並和地區居民、警察、行政單位、企業及大學共同合作交流,持續進行日常生活層面的社區營造活動,同時也致力於建立和亞洲及海外文化據點的網絡。

埃德‧達瑪萬
印尼Ruangrupa藝文空間總監、策展人、藝術家

創作形式與媒材皆多變的Ade Darmawan曾參與多次印尼國內與國際藝術計畫;2006至2009年間, Darmawan先是成了雅加達藝術協會(Jakarta Arts Council)的成員,接著更於2009年起擔任雅加達雙年展(Jakarta Biennale)總監,2013年起擔任雅加達雙年展執行總監。而自2000年起,Darmawan便與另外五位藝術家合作,設立了名為「Ruangrupa」的複合式藝術空間,以舉辦展覽、藝術節、藝術實驗室、工作坊與出版書籍、期刊等形式,致力於發掘視覺藝術和都市社會文化脈絡之間的關係。2004年起,Ruangrupa也成了雅加達學生藝術雙年展「Jakarta 32°C」的舉辦場地,成了印尼最具指標性的藝文空間之一。

禹簪
越南Manzi Art Space總監

禹簪(Trâm Vũ)越南籍資深藝術經理、文化行動者,現居河內。曾在越南的英國文化協會規劃藝文專案長達九年,禹簪以創新大膽的概念策劃了各式國際活動,深深影響了河內的文化景觀,更常與不同世代的藝術家及作家合作,深耕越南當地的藝術圈。觀眾開發(audience development)是禹簪的強項,她擅於將藝術與帶入不同領域,在當代藝廊經營上也有著豐富的經驗。2012年,禹簪和藝術家阮比爾(Bill Nguyen)及江滕(Giang Dang)在河內共同創立了獨立的當代藝文空間Manzi,提供當地的藝術家一個多功能的藝術場域,也透過其舉辦的展覽、音樂會、電影活動等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探討當代越南的社會、歷史與政治議題。

由禹簪(Trâm Vũ)及河內知名的文化運動人士阮比爾(Bill Nguyen)共同於2012年創立,Manzi是根植於當地的獨立藝文中心,以挑戰傳統藝術形式概念為核心。Manzi不只辦展覽、工作坊與電影放映,也常舉行各種講座、音樂會與舞蹈表演。而Manzi除了展出知名藝術家的作品,也提供年輕新銳藝術家各種支援。透過針對社會及文化議題頻繁舉辦的講座、研討會與讀書會,Manzi扮演的角色在於促進批判性思考與思辨文化,希望能在媒體商業化與政府對知識份子打壓的當今越南社會做出改變。

吳淑倫
台東曙光藝術村總監、東海岸大地藝術節行政總監

吳淑倫擅長陶瓷與玻璃的創作,同時也是南島文化的研究者與愛好者與台東曙光藝術村的創辦人兼策展人。在追尋研究南島文化的路途上,發現身上也留著平埔族馬卡道族的血液。畢業於國立東華大學民族藝術研究所碩士後即投身部落工作,並曾於台東風災受災區芭伊工坊工作協助部落婦女工坊成立並自立。隨後,吳淑倫開始籌備台東曙光藝術村並以獨立營運為目標,但仍不忘關心台灣的南島文化、世界南島文化及原住民文化的關係。2015年,她應台東生活美學館邀請擔任2015年花東原創生活節東海岸區策展人,2015-2016年則擔任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策展團隊行政規劃與執行者,2017年進一步成為東海岸大地藝術節行政總監。2018年,除了曙光藝術村的營運以外,吳淑倫也是東海岸大地藝術節暨月光海音樂會計畫主持人兼任行政總監。

台東曙光藝術村是一個藝術工作者自發性聯合成立、致力於透過藝術進駐、展覽、工作坊以及節慶活動推廣在地與國際藝術的非營利組織。於2012年成立於台東市台東糖廠廠區內、2014年10月搬遷至花蓮,並於2016年3月搬遷至現址阿美族部落中,曙光藝術村也與台灣原夢瑪巴琉協會長期合作,推廣東部藝術文化。

菊池宏子
日本非營利藝術組織inVisible總監

在超過18年的職涯中,菊池宏子從社會參與的藝術計畫開始,到帶領藝術與文化機構規劃教育、社區營造、青年參與等計畫,皆堅持著以藝術與文化改變社會的理想。在美國居住二十多年後,菊池宏子於2011年回到日本,加入了當時新創的Social Creative Platform for Opportunity: Project Wawa團隊,帶領創意產業協助東北地區在2011的大地震後進行重建工作。自此之後,她便來往於日本、美國兩地之間,參與各個文化機構、社區與藝文空間的發展及社會改造計畫,更於2015年在日本創辦了非營利的藝術與社區發展組織inVisible。watchart.co.uk

inVisible以創意為立足點,為社區營造、地方創生、教育及社會議題提供整體規劃與專業建議。inVisible相信,藝術不是只能被欣賞或感受的物品,更是一種媒介、一種平台,一種串連起那些未被承接的驅動力;它能進而擴展我們的想像力,為我們的思維、行動和存在挖掘出更多可能的面向。透過各種計畫,inVisible希望能創造出一個可以與他者、與那些陌生領域對話的平台。這樣子的對話有可能會「扭曲」我們對現實與所謂「正常」的認知,但我們相信,這種扭曲是為這社會帶來正面改變所不可或缺的力量。我們希望inVisible的計畫與信念能夠為藝術經濟的繁盛做出貢獻,為所有人提供一個得以享受社會、參與社會、挑戰社會與創造社會的機會。

今村有策
日本Tokyo Wonder Site (Tokyo Arts and Space)創辦人

今村有策在2001年創立了非營利空間Tokyo Wonder Site(現為Tokyo Arts and Space),以藝術進駐作為方法,扶植日本新秀藝術家、推動國際文化交流和實驗性計畫。今村也是深諳文化政策的專業建築師,在創意產業、都市規劃和教育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今村曾出任東京都知事特別議題顧問,也是國際藝術村聯盟Res Artis的董事會成員。

Tokyo Arts and Space(TOKAS)前身為Tokyo Wonder Site(TWS),位於東京心臟地帶,致力於推廣及匯聚新進藝術和文化。TWS於2006在東京青山開辦藝術進駐計畫,每年接待上百名來自全日本和世界創意工作者。TOKAS扶植各領域的年輕藝術家,是日本及全球文化網絡匯聚之處,也提供了藝術新秀和國際藝術家展演的平台。透過各式合作計畫,TOKAS持續為藝術家提供創意展演的舞台。

小田井真美
日本札幌天神山藝術工作室總監

1966年出生於日本廣島,小田井真美為藝術管理及藝術進駐領域的專業人士。於荷蘭Trans Artist研習後回到日本。目前從事隸屬於command N,以藝術家移動交流為目的之網站─Move Arts Japan的營運、法國VISUAL ARTS FOCUS徵件等國內外藝術進駐研究、設計與創意環境改善事宜。現為札幌天神山藝術工作室藝術進駐總監。

座落於天神山頂,札幌天神山藝術工作室最初是為了配合札幌國際藝術節的舉行而選在2014年5月31日對外營運,並以促進札幌地區的藝術進駐與各種進駐計劃、厚實札幌市創意活動及產業為核心目標。

瑪莉卡·康斯坦提諾
菲律賓98B合作實驗室總監

作為一位藝術家,瑪莉卡·康斯坦提諾曾參與菲律賓國內外各大展覽;而作為一位作家,她的文章也常見於多本全球暢銷的書籍。除了致力於藝術教育與創作,擁有藝術史背景的瑪莉卡也長於策展及研究,並因此讓她的作品富有生命力,得以在理性、感性與概念性之間取得平衡。Marika最近成為英國愛丁堡大學的全球文化研究員(Global Cultural Fellow),並參與倫敦國王學院的文化領袖計畫,同時也持續帶領其98B合作實驗室(98B COLLABoratory)進行各項藝文合作計畫。

98B合作實驗室位於菲律賓馬尼拉,為一藝術家自營的空間,結合了藝術社區、網絡、圖書館、廚房和商店功能於一身。其設立的核心理念在於讓藝術家與不同領域的創意工作者皆能在此交流,並能夠透過各種方式——如講座、市集、出版品、甚至是聚餐以及小型討論會——展出多元的藝術、設計和創意作品。98B是個跨領域的藝術實驗室,期望能夠集結藝術家、設計師、策展人、作家,以及音樂家、電影人、建築師、甚至是社會運動人士、學生與一般大眾,在這個空間中共同激盪出不同火花。

台灣與會單位回饋